来源:人民网图说中国刘俊虎
近日,人民网图说中国阳泉版和阳泉电视台《这里是阳泉》栏目组一起来到山西盂县县城25公里处的北下庄乡东坡头村,在这里有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——泰山庙。
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行程,我们一行驱车来到东坡头村,在一处卫星都无法定位的低洼路面,远远望去我们看到了坐落在村头西南角的泰山庙,一种敬畏扑面而来。在村口我们遇到了文物管理员郭双寿老人、村主任张卫青和休闲乘凉的村民。
山西盂县北下庄乡东坡头村、泰山庙鸟瞰图
据介绍,泰山庙原名东岳庙,后改为东岳天齐庙,现名坡头泰山庙,庙内曾祭祀泰山的化身——东岳大帝。泰山庙始建年代不详,据庙内元代经幢记载,元至正十七年(年)重建,明天顺、清康熙、民国六年都曾进行过修缮,占地面积达.3平方米。主要建筑坐北向南,沿中轴线自南向北有戏台(剩基础)、石牌坊、过殿、正殿、后殿,两侧分布钟鼓楼、耳殿、配殿等。正殿和后殿均为元代建筑,其余建筑为明、清两代遗物。正殿面阔三间、进深四椽,梁架结构为三椽栿对后搭牵用三柱。斗拱四铺作单下昂,里转重翘。后墙和两侧山墙有壁画,色彩鲜艳,人物刻画细腻,衣纹流畅,听说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,堪称建筑艺术瑰宝。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由于年久失修曾一度破败不堪,再加上文革时遭到破坏,满目疮痍,岌岌可危。
梨花、松柏掩映中的泰山庙低调神秘却气宇轩昂
—年国家文物局下拨专项经费对坡头泰山庙进行全面维修,并对损毁的配殿等附属建筑进行了复原。如今泰山庙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,这座历经近千年的珍贵文物重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。
泰山庙,坐北朝南,占地面积平方米,三进院落。自南向北中轴线上依次为戏楼(建筑已毁)、石牌坊、山门、正殿、后殿;两侧分别对称布局有钟鼓楼、配楼、耳殿、禅房、关帝殿、奶奶殿等。庙宇前部开阔疏朗,后部紧凑严密,形成了疏密有序,高低错落有致,建筑形制多样,元、明、清各代建筑并存的群组建筑风格。
在阳泉市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庙宇里,泰山庙算得上是规模宏大了。庙宇坐北朝南,鸟瞰之下,从中间分割了村子的民居与土地,可以体会到古人建庙时对它的推崇。
这是泰山庙的牌楼,石门两侧的字迹和门楣上的雕刻虽已被破坏,但整体轮廓方正厚重,依旧气势十足。
老人讲,在他的记忆里,牌楼顶上还有一些雕刻,威严大气,可惜全破坏了。
过了牌楼就是泰山庙的正门了。面门而立,石砖雕刻,挑檐兽角无不华贵大方,当年之风采可见一斑。
从外向内望去,庙宇通透宽阔。远处大殿内的东岳大帝像隐约可见,让人肃然起敬。
进入山门,有一个宽敞的过道,郭双寿说这叫马殿,这个家其实人家叫无梁家。没有主梁,它是靠几根中柱承重,没有大梁。
过了山门,就是泰山庙的内院了。郭双寿说,这(座庙),很配套,有钟鼓二楼,通常是左钟右鼓。
他说,实际这钟楼的钟相当好,这个钟整体(很大),在我小时候,成年人从它旁边根本过不去。小孩必须侧身才能过去。后来有人不懂,就把这个钟打了卖了生铁了。说实在相当惋惜,那个钟说真的相当好,很厚。打一下,余音起码得响十到二十分钟。如今的钟鼓二楼已无钟鼓,只剩下墙壁上的石雕和小楼内精美的木质结构,记忆着它们曾经的岁月。
院内左右配殿齐全,一座大约有一米三、四左右高的明台区分开正殿与其他建筑的地位。
郭双寿介绍说,这里是石狮子,和石猴。还分着阴阳,一边是雌的,一边是雄的。一边的猴子还抱个孩子,实际这里也叫献殿。上世纪五十年代村里用庙宇做了读书的学堂,由于献殿的存在影响了正殿的采光,就把它完全拆除了。
他说,这个金幢实际是元代的,元至正十七年(年),有记载。它这上面就记载着东岳庙(泰山庙),元代就记载着东岳庙(泰山庙)始建历代渊源踪迹难载。实际我开始的时候,就找这个原始碑了,后来看了这个碑文之后,我说不用找了,元代还找不到。
正殿面阔三间,进深四椽。山门殿是悬山式建筑,而正殿为硬山式建筑,这种正殿规制低于山门殿的情况比较少见,可见山门殿应该是后来修建。正殿斗拱古朴大方,隐约可见唐风的彩绘。砖雕细腻优美,为瑞兽、吉祥花草等图案。
这就是泰山庙的主殿,也叫正殿。它里面供奉着的**,实际就是黄飞虎,这两边有壁画。
据介绍,这壁画其实是七十四司,七十四司就是专门有管山林的,管行道的,各有分工。
殿内的三面墙上均有壁画,人物刻画细腻,衣纹流畅。后墙的人像显得十分高大,可以看出地位尊崇。听郭双寿说,它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这是庙里保存下来的唯一一个木头雕刻的神像,他说,实际那时候一共有十三尊这样的神像,这个庙算是十三村的大庙,一个村有一个。比如说那个村里办个庙会,他们就来请上走,这叫走家仙。然后请到那里供奉,然后办完了再求回来。
正殿殿外左右两侧还有通道,跟着郭双寿来到右侧的通道,这里存放着大多都是清代之后复修庙宇的碑记。再往前走,经过一道小门,便来到泰山庙的后院。
后院虽比不上前院宽阔,但也一应俱全。东西配殿为禅房,左右还有角殿,也供奉着神像。
后宫殿内的壁画像极了夫妻的自画像。这里应该是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两位了。据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记载:“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,主生主死,百鬼之主帅也”。而碧霞元君,俗称泰山娘娘。“庇佑众生,灵应九州”,“统摄岳府神兵,照察人间善恶”,两位在民间都在很大的影响力。所以东岳大帝本来只是在泰山受祭扫,由于历代帝王推崇封禅,才推广到全国。
看庙的规模就能看出来坡头村以前肯定是比较兴盛的村庄,村主任张卫青告诉我们,现在就有多口人。过去人们叫坡头叫小北京。据说这个地方相当繁华,村子不大,有四座大店,四个铺子,是晋冀一个交通枢纽。在我小时候还有河北的赶车来这里住店。
浏览过后,我们对泰山庙也有了总体的印象。庙宇自南向北从中轴线上依次有石牌坊、山门、正殿、后殿;两侧分别对称布局有钟鼓楼、配楼、耳殿、禅房。前部开阔疏朗,后部紧凑严密,形成了疏密有序,错落有致的,元、明、清各代建筑并存的群组建筑。
村主任张卫青和支书郭有爱告诉我们,这两年开始慢慢恢复殿宇内的神像,之后还要恢复山门口的旗杆和石狮,看着如今基本复原的泰山庙,我们也十分欣慰。老祖宗留下的东西,一砖一瓦损坏都相当可惜。必须得保护好不能让它再损坏。
树高千尺总有根,加强文物保护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。
泰山庙的左侧,梨花深处,松柏护殿,观音庙、文昌庙遥相呼应,护佑着的东坡头村祖祖辈辈人们平安健康。
综合编辑:丽媛
投稿邮箱:yuxianzaixian
.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yangquanzx.com/yqsjs/728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