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6日,星期日。清晨5:30—6:00,居民大都在暖暖的被窝中睡觉。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大林山社区“艺之鸣”群艺协会的乐队成员,便从县城的角角落落出动。带着各自的乐器,有车的开车,没车的“打的”,甚至骑摩托车和步行,不管怎样,目标只有一个,向着他们当天的“伊甸园”奔去。
为了周六在南关刘备池、周日在大林山举行的“红歌大家唱”活动,他们放弃了周末的“懒觉”。会长贾艺昌早早便把音响之类的“大家伙”搬上车,副会长张金明五点便醒来,秘书长王锦林周五便提前把车停在小区位:“就害怕清早车被堵住,出不去。”72岁的圆号手张存明,不顾家人劝阻,骑上摩托车匆匆前行。
清晨的大林山,寒风瑟瑟,红日初升,为山野树木涂上一片绯红。冬日的晨曦虽冷却很美。
一些群众裹着厚厚的棉衣在晨练,在赏日。可“艺之鸣”的会员们,却没那么悠闲。他们抵达“大林山”长廊前,男女老少齐上场,七手八脚抬音响、拽线、插旗子、挂条幅、调音箱,一个个忙得团团转。
七点半,“大林山社区红歌大家唱”的大红横幅迎风招展。乐队成员一字排开,各就各位,长笛、二胡、贝斯、小号、萨克斯、竹笛、架子鼓、圆号……大小乐器排布得当。这时,捂得严严实实的上百名歌友们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赶来了。
“亲爱的朋友们,天寒地冻,但挡不住‘艺之鸣’乐团老师们服务大众,营造和谐文化氛围的热心。现在,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,感谢乐队老师们的辛勤付出。”歌友、冶西示范小学校长李海涛深情报幕。
“好!”歌友们高声叫好,热烈鼓掌。
“下面,唱第一支歌,打开歌谱第17页……”李海涛大声报幕。
平定县职高音乐老师刘艺美笑盈盈走到长廊前,看着乐谱,脚尖轻点地面,手臂轻盈地在空中挥动,或急,或缓,时高,时低,激情指挥。在她身后,乐队成员弹的弹,吹的吹,拉的拉,敲的敲,鼓乐齐鸣。
担任领唱的58岁的金嗓子、山西省音协会员、平定县音协理事王仲友引吭高歌。他身后,上百名歌友齐聚,三五成群,拿着歌谱,伴着悠扬的旋律,齐声歌唱。
《南泥湾》《社会主义好》《九九艳阳天》《女儿情》《梦驼铃》《骏马奔驰保边疆》《谁不说俺家乡好》《小白杨》……一个半小时内,20支歌一支接一支,或低沉浑厚、或明亮活泼、或圆润迷人,如一只只欢快的鸽子,扑棱棱地腾空而起;又似欢快的河水,哗啦啦地流淌。冬日萧瑟的山林,活了。
而在长廊间端坐两个小时的乐队老师们,却一个个冻得不得了。弹电子琴的手指冻得在键盘上直打滑;圆号冻得摁不下去,时不时得用热水冲一冲,抱在怀里暖一暖。萨克斯铜嘴冻得像冰块,一含就能和嘴唇粘一块。腿脚更冻得发僵,演出完简直不会走路了……
仅是冷也便算了,凌晨五六点便出门上山的他们还饿着肚子呢。唱完歌,歌友们一个个心满意足欢欣散去,“艺之鸣”的成员们还得收拾“战场”。等一切妥当,也就快十点了,这才能返程。如此这般,至今已坚持一年零九个月。
“有的‘大家唱’就是放放现成的磁带,咱这‘大家唱’还现场配乐,且乐器这么多,乐队老师无私奉献,太辛苦了。”“乐队是咱‘大家唱’的灵魂。有了他们,咱唱起来更带劲!”许多歌友赞不绝口。
贾艺昌今年57岁,喜欢吹拉弹唱,之前曾自组乐队,之后结识了张金明。起初他俩在大林山玩乐器自娱自乐,谁知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,不知不觉吸引了许多群众围观。有的还情不自禁跟着他们的旋律哼唱起来。之后二人一商议:“喜欢音乐的人这么多,不如咱干脆建个群吧,让音乐艺术共鸣。”从此,“艺之鸣”诞生了。
他们将“艺之鸣”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yangquanzx.com/yqsdd/10705.html